近日,廣東省交通集團在建的粵港澳大灣區(qū)超級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先導索過江完成,大橋東西主塔成功“牽手”。
▲ 牽引船從伶仃洋大橋西主塔出發(fā),拖拽先導索至東主塔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集群工程,全長24公里,橋梁工程長約17.2公里。其中,伶仃洋大橋為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采用三跨全漂浮體系懸索橋結構,分東、西兩個主塔,主跨長1666米,主塔高度為270米,為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建設難度大。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先導索順利過江
先導索過江是懸索橋上部結構施工“萬里長征”第一步。伶仃洋大橋位于珠江口開闊水域,季風、陣風天氣頻發(fā),施工組織協(xié)調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國內大跨徑懸索橋先導索過江施工中,有船舶拽拉、火箭拋送、熱氣球牽引、無人機牽引等不同方法。項目經多方案比選、專家論證以及現(xiàn)場實驗,最終采用船舶拽拉方案,由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S04項目部組織施工。
當天13時,先導索與伶仃洋大橋西主塔處下放的鋼繩相接,在海事部門的護航下,牽引船拽拉著先導索,拖拽至東主塔中跨平臺處連接。
“水上牽引先導索,關鍵是要確保放繩速度與船速相匹配。繩索一旦入水并被障礙物纏繞,施工就會前功盡棄?!敝薪欢骄稚钪型ǖ繱04項目部副經理廖林沖說。
歷時約1.5小時后,這根總長度達2000米的先導索成功跨越寬達1666米的水域,隨后東、西主塔兩側同時提升先導索至離江面80余米的高空。
東、西主塔實現(xiàn)“千米一線牽”。先導索順利過江,為接下來伶仃洋大橋上部結構牽引系統(tǒng)安裝及貓道架設奠定重要基礎。
接下來伶仃洋大橋還要進行主塔與錨碇之間的牽引系統(tǒng)施工。保利長大深中通道S05標項目部副經理張凱說:“我們接收到先導索后,將同步開展下游的先導索置換施工,計劃本月底完成所有牽引系統(tǒng)施工。”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師陳炳耀介紹,最后將置換成直徑36毫米的鋼繩。
據介紹,先導索完成過江,為接下來伶仃洋大橋實現(xiàn)空中施工通道貓道架設創(chuàng)造先決條件,有利后續(xù)主纜及鋼箱梁架設等上部結構主體施工,為項目2024年建成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圖文來源:中新網、中交二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