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長江武漢花山港,一排排橋吊、船吊、軌道吊依次排開,3輛約15米長、最高載重75噸的“平板車”自主行駛,將輪船上卸下的集裝箱運至貨物堆場。令人稱奇的是,碼頭上不見一名裝卸工,“平板車”居然也沒有駕駛室,停車、裝箱、駛離、停車、卸箱等一系列操作完全自主完成。
原來,這是新投入營運的5G智能無人集裝箱轉運卡車。這種車及其前后的支撐系統(tǒng),讓花山港一舉邁入了智能港口時代。
這一系統(tǒng)由湖北三環(huán)集團、湖北聯通公司、武漢港務集團共同打造,并發(fā)布了國內首個《基于5G通訊解決傳統(tǒng)港口集裝箱水平運輸智能化方案》。制造、通信、港口三企業(yè)聯手,利用汽車制造、5G網絡、無軌導航定位、港口集裝箱裝卸優(yōu)化等技術,解決了傳統(tǒng)港口智能化改造過程中所遇到的技術和安全問題。傳統(tǒng)集裝箱無人轉運卡車,主要借助埋在地下的“磁釘”定位實現自動行走,而該無人轉運卡車的定位系統(tǒng)由GPS+北斗衛(wèi)星定位、激光雷達地圖定位、識別地表紋理的自然定位組成,通過5G網絡傳輸數據,實現方圓200米內感知物體,停車定位精度控制在5厘米以內。港口裝卸貨,只要橋吊司機和岸橋理貨員通過5G移動終端設備發(fā)出指令,其他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
記者在現場看到,5G集裝箱無人轉運車行駛最高時速可達25公里,一旦前方出現行人或其他車輛,它們會自動停車或減速跟隨,甚至能將車間距控制在3米內按隊列行駛。另外,還能實現人工接管,實現遠程駕駛。據介紹,該無人轉運車采用的是純電動或國五排放的混合動力,更加節(jié)能減排。同時,還能解決司機技術門檻高、難招人的問題。使用一輛無人轉運卡車,一年可節(jié)省人工、能源、維修保養(yǎng)成本近100萬元。
目前全國每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5億標箱,但全自動化港口吞吐量僅占2%。下一步,湖北三環(huán)集團、湖北聯通公司和武漢港務集團將在更大范圍內推進“5G智慧港口”建設,為湖北長江內河航運中心建設插上信息化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