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進口集裝箱從廈門島內東渡海天碼頭水路駁運至島外海滄新海達碼頭直接交與當?shù)匾患移髽I(yè),改變了以往“島內碼頭提箱,經拖車跨島陸運”的繁瑣。
“廈門港集裝箱碼頭分布在東渡、海滄、翔安劉五店、漳州招銀等幾個港區(qū),比較分散。同時,由于集裝箱航線的掛靠碼頭與疏運方向難以協(xié)調匹配,內外貿集裝箱此前只能在卸貨碼頭提箱,再通過拖車進行疏運,成本高,給跨島交通帶來壓力。”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依靠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港口物流資源協(xié)同,在海關等口岸部門實施的“水上虛擬卡口”支持下,廈門港創(chuàng)新開辟了港內“藍色公路”新模式。
在新的模式下,海關已放行的集裝箱,只需通過智能卡口系統(tǒng)虛擬的“水上卡口”核銷放行數(shù)據后,就可以通過駁船從水路提離碼頭——這使原本只能承載中轉外貿箱的港內駁運業(yè)務實現(xiàn)突破,跨港區(qū)內外貿集裝箱得以在港內高效便捷疏運。港內“藍色公路”的運行,不僅有效緩解了跨島交通壓力,同時也有效降低了綜合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效率,助力“六穩(wěn)”“六?!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