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路透社報道, 兩名直接了解情況的消息人士稱,中國兩大國有煉油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CNPC)尚未訂購11月交貨的伊朗原油,因擔(dān)心這可能會違反美國的制裁措施。
美國政府將于11月4日開始對伊朗石油出口重新實施制裁,以迫使伊朗重談核協(xié)議。特朗普政府已明確表示,目標(biāo)就是讓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中的第三大產(chǎn)油國,中國則是該國最大的石油買家。
消息人士透露,中石化和中國石油集團打算不訂購11月交貨的伊朗原油,因為不確定中國買家能否獲得制裁豁免?!霸诨砻鈾?quán)問題尚未解決之前,沒有哪家公司會冒險采購11月原油,”一名身為一家國有石油公司高管的消息人士稱,“這里面的風(fēng)險可比石油供應(yīng)的減少大多了。”
中石化與中國石油集團均未予置評。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未立即回復(fù)尋求置評的電郵。
而昨日的消息顯示中石油控股的昆侖銀行或?qū)⑼V固幚韥碜砸晾实闹Ц稑I(yè)務(wù)。消息人士稱該行已經(jīng)口頭通知客戶,將從11月1日起停止接受伊朗向中國支付的人民幣款項。并稱該行已于8月底悄悄暫停了來自伊朗的歐元付款業(yè)務(wù)。而中國與伊朗幾乎所有的購油款項都通過昆侖銀行支付。(參見上篇:重磅!昆侖銀行將停止接受伊朗付款業(yè)務(wù), 伊朗對華原油出口要涼了?)
雖然制裁還不至于致伊朗出口于死地,但中國兩大國營煉油業(yè)者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以及中國石油集團已經(jīng)決定不再買進11月伊朗原油的消息的確是一大打擊。中國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買家,在前幾輪對伊朗出口實施制裁時,中國大多站在伊朗這邊。當(dāng)然,中國也不大可能真正凍結(jié)伊朗石油的進口,眼下的做法可能只是在局勢明朗前的暫時決定。
不過油市參與人士并不認(rèn)為美國制裁能徹底封死伊朗的石油出口,市場仍在討論會減少多少供應(yīng),以及這種情況能持續(xù)多久。
根據(jù)Refinitiv編制的船只追蹤和港口數(shù)據(jù),今年前九個月中國從伊朗進口了大約65萬桶/日的石油,因此中國的一舉一動將會非常關(guān)鍵。最近幾個月伊朗石油出口一直在大約200萬桶/日的水平,10月出口料也將在這個水平。
伊朗油輪通常會關(guān)閉追蹤應(yīng)答器,這令監(jiān)測該國石油出口的真實狀況變得困難。即便考慮到上述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將于11月抵達目的地的九批船貨中,六批運往中國,印度和希臘各有一批,另外一批運往一個尚未確定的亞洲港口。
伊朗的另一個主要客戶是印度。根據(jù)Refinitiv的船舶追蹤數(shù)據(jù),今年前九個月印度的購油量約為568,000桶/日。印度的進口量尚未下降,10月有望達到約55.8萬桶/日,但有跡象顯示這或許是一段時間內(nèi)的高位。
擁有全球最大煉油綜合設(shè)施的信實工業(yè)(Reliance Industries)在10月17日表示,已暫停進口伊朗原油,將轉(zhuǎn)而從中東其他產(chǎn)油國和美國購買。其他印度煉油企業(yè)仍希望獲得美國對伊朗進口的豁免,但有關(guān)保險范圍的問題可能也會迫使他們限制這方面的進口。
而據(jù)伊朗《金融論壇報》報道,美國對伊朗重啟制裁后,伊朗的油輪船隊就成為其原油和凝析油出口的生命線。根據(jù)能源行業(yè)領(lǐng)先的咨詢公司FGE的看法,隨著伊朗客戶受美國威脅的影響,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可能會在2019年中期降至每天不到100萬桶,低于今年的日均250萬桶。FGE表示,伊朗原油在亞洲的主要買家,包括韓國和日本,可能會停止所有進口,而印度可能會減少一半的采購量,拒絕美國停止采購伊朗原油要求的中國煉油廠成為主要客戶。石油出口下降后,伊朗可以很容易地利用自己的油輪運輸全部的出口原油。
本年度,伊朗每天250萬桶的原油和凝析油出口量,其中伊朗的運輸油輪約占一半。FGE估計,考慮到平均航程時間一個月和出口目的地的構(gòu)成,伊朗油輪目前的運力的利用率只有其滿負荷的30%。伊朗的主要航運公司是伊朗國家油輪公司(National Iranian Tanker Company)也被稱為NITC,擁有年超過1.2億桶石油運輸能力的船隊。伊朗國家航運公司的原油運力為年均700萬桶。
如果制裁重啟,伊朗油輪不但不能撒歡狂奔了,恐又將重蹈覆轍,成為海上超級儲油罐。
那么重啟制裁后,伊朗對全球油市的供給會下降多少?能不能靠其它國家彌補?
看起來很明顯,截止目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還不能彌補伊朗減少的石油供應(yīng)。沙特能源部長法力赫表示,OPEC與該組織以外的產(chǎn)油國--包括俄羅斯等,將增產(chǎn)100萬桶/日,以抵消因制裁伊朗而造成的供應(yīng)減少。6月OPEC與俄羅斯等達成了增產(chǎn)協(xié)議。但一份內(nèi)部文件顯示,尼日利亞、利比亞和剛果等OPEC成員國9月與5月相比僅增產(chǎn)42.8萬桶/日。
這暗示,如果美國的制裁迫使更多買家放棄伊朗石油,市場供應(yīng)可能非常短缺。這次依然是受到政治的影響,美國財長努欽10月21日在耶路撒冷接受路透采訪時似乎給出了互相矛盾的說法。
而依賴諸如美國頁巖油等其他地區(qū)提高石油產(chǎn)量,不僅忽略了原油品質(zhì)的差異,而且未必有助于緩解伊朗中質(zhì)及重質(zhì)原油供應(yīng)減少的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的影響尚未明朗,而且最終可能演變成“看誰先撐不下去”的局面,因為如果美國成功地對伊朗石油貿(mào)易重新實施限制,不僅可能推高油價,還可能給美國及親美的石油消費國帶來痛苦。
運抵中國的伊朗原油將何去何從?
而那些不斷被運往中國北方港口大連的原油,最終可能會被儲存在保稅倉庫。這意味著這些原油將會在中國,但不會清關(guān),因此不能賣給國內(nèi)煉油廠。那么就會有這種可能:部分伊朗出口原油在儲油罐里或是即將進入儲油罐,實際上就是從市場上消失了。
另外還需要考慮這兩點:第一,市場已經(jīng)很好地在適應(yīng)伊朗原油的減少;第二,儲存的原油會在某個時候進入市場,當(dāng)這種情況發(fā)生時,市場對其他原油供應(yīng)國的需求可能會受到抑制。
無論目前各方采取了哪些措施,都只是觀望行為,局勢的真正走向只有等11月4號來臨時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