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中美關系惡化,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商務部提議,修改部分對華出口商品規(guī)則,要求對飛機零件、半導體相關出口產品,施加新限制,甚至要求外國企業(yè)向中國出口美制商品時,必須獲得美方同意。
外媒相關報道
具體包括三項新規(guī):
美國商務部公示的三項規(guī)則修改
1、擴展軍事終端使用/用戶控制(MEU)
擴展對中國、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MEU許可證要求控制,以覆蓋所有三個國家的軍事終端用戶,以及為軍事終端使用,或由這些國家的軍事終端用戶尋求的半導體設備、傳感器和其他技術。
2、移除許可證例外民用最終用戶(CIV)
移除出口、再出口或(在國內)轉讓給國家安全關注國家安全的民用最終用戶受控項目的許可證例外。
3、消除許可證例外、附加許可再出口(APR)條款
建議取消,對伙伴國家涉及將受國家安全管制的物項,再出口到有國家安全顧慮的國家的許可證例外規(guī)定,以確保對美國物項的出口和再出口進行一致的審查。
據了解,新規(guī)要求,美國企業(yè)必須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才能向中國軍事實體出售特定商品。
與此同時,“中國非軍事實體獲取美國技術無需許可”的規(guī)則,也將被取消。
美國商務部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新規(guī)的落地,是為了避免將美制商品轉用于其他國家軍事應用,以保障國家安全。
據悉,根據現行規(guī)定,若商品總價值含有美國制造零件的25% 以上,美國企業(yè)必須在有許可證的情況下才能對外出售。此前,有消息傳出,美國商務部已起草法規(guī),將上述限制門檻降至10%,同時將范圍擴大至非技術產品,例如涵蓋非敏感性芯片的消費電子產品。
換言之,即美國公司向軍事實體出售民用產品,也需要獲得許可。不過,軍事用途和用戶的監(jiān)管定義非常廣泛,不僅限于中國軍方實體的采購。
“例如,中國一家汽車公司修理一輛軍用車輛,那么這家汽車公司就是一個軍用終端用戶,即使出口的產品是用于其業(yè)務的其它部分?!比A盛頓貿易律師Kevin Wolf表示。
他進一步補充說:“一個軍事終端用戶并不局限于軍事組織,也可以是一個民用企業(yè),但其業(yè)務旨在支持某個軍事項目的運作?!?/p>
他認為,如果美國認定這些產品將被用于軍事用途,可能會損害半導體行業(yè)和民航設備的對華銷售。
新規(guī)的落地,意味著企業(yè)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申請產品出口許可證,直接影響中美貿易。
此外,第二項規(guī)則將取消某些集成電路對中國進口商和中國公民的民用許可證豁免,其他電信設備、雷達和高端電腦,也不再享受許可證豁免。
第三項規(guī)則調整,則將迫使向中國付運某些美國商品的外國公司,不僅要獲得本國政府的批準,還要獲得美國的批準。